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业资讯  > 正文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6-17 22:00:05

1、《牛郎织女》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教学:了解民间故事幻想奇丽、情节动人的特点;掌握“棚、咧、梭、酿、腮、偎、眶、礁、拗”等字。


【资料图】

2、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阅读、分析和复述民间故事,注意叙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并为之斗争的精神。

4、[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阅读、分析、复述民间故事。

5、2、难点:对本文中神话手法的理解。

6、[教学方法]讲授法。

7、[教具准备]幻灯片、录音机等。

8、[教学时数]3课时。

9、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民间故事及其特点。

10、2、掌握“棚、咧、梭、酿、腮、偎、眶、礁、拗”等字。

11、3、理清课文思路。

12、[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理清结构。

13、2、难点:对民间故事特点的理解。

14、[教学方法]讨论法。

15、[教具准备]图片、生字词语的幻灯片、录音机等。

16、[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流传了几千年,人们对这个美丽而辛酸的故事非常喜爱,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个美丽的故事。

17、(二)幻灯出示牛郎织女的图片,请一位学生简要介绍图片内容。

18、(三)幻灯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进行字词教学。

19、给下列字注音:棚( ) 咧( ) 梭( ) 酿( )腮( ) 偎( ) 眶( ) 礁( ) 拗( )解释词语: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去。

20、相依为命:在困难的环境里互相依靠着过活。

21、富丽堂皇:华美壮丽、气象宏大。

22、拗不过:无法改变。

23、(四)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

24、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25、(五)听课文录音,思考:全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部分?明确: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这就算安了家”)写牛郎的悲惨遭遇。

26、第二部分(从“一天晚上”到“把老牛的尸骨埋在草房后边的山坡上”)写牛郎和织女的追求。

27、第三部分(从“再说天上”到最后)写专制的王母娘娘拆散牛郎一家和牛郎织女勇敢的抗争。

28、(六)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复述故事情节。

29、(七)课堂练习:什么是民间故事?它有哪些特点?(八)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3次,完成课后练习三。

30、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把握课文的故事情节。

31、2、把握人物性格。

32、[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故事情节。

33、2、难点:同上。

34、[教学方法]讲授法。

35、[教具准备]语段阅读幻灯片。

36、[教学过程](一)讲读第一部分。

37、牛郎的哥嫂是怎样虐待牛郎的?明确:叫牛郎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哥嫂独占父亲留下的家产,把他赶出了家门。

38、从牛郎被歌嫂虐待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态度的丑恶和人情的淡薄。

39、2、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吃的草干净,喝的水干净,牛身上干净、牛棚里干净”,对牛精心饲养、关怀备至。

40、老牛对牛郎明白理解,对牛郎的哼曲、说话、商量事情等都能了解。

41、写老牛和牛郎的亲密关系,既反衬了牛郎孤苦无依的苦闷,突出牛郎命运的不幸,又表现了牛郎善良、勤劳的品质,为下文牛郎与织女的结合得到老牛的帮助埋下伏笔。

42、(二)分析第二部分。

43、文中第十段是插叙,有何作用?交代了织女的身世、遭遇和向往。

44、2、课文是怎样描写织女对人间生活的喜欢?有何作用?明确:课文有一个排比句,渲染织女对劳动、家庭和乡村景物的喜欢,表明她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和满足,这样写与织女在天上没有自由、没有幸福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45、(三)分析第三部分。

46、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以下问题(幻灯出示)。

47、这一部分作者写了哪四层意思?先写王母娘娘下凡捉拿织女;次写牛郎披上老牛的皮上天追赶;再写被王母娘娘画下天河阻隔,最后写牛郎织女争得“鹊桥相会”的权利。

48、2、牛郎听说织女被抓走,采取了哪些做法?急赶回家,披上牛皮,挑着孩子,追上天去。

49、3、王母娘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专制、凶狠、残暴。

50、4、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51、写牛郎一家被王母娘娘拆散和牛郎织女勇敢的抗争。

52、(四)课文内容小结。

53、(五)布置作业:思考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天河的象征意义。

54、板书设计:牛 郎 织 女勤劳善良的牛郎 牛郎星哥嫂虐待 建立家庭 天河阻隔老牛作伴 生活美满 鹊桥相会追求自由的织女 织女星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归纳主题思想。

55、2、了解课文的艺术特色。

56、3、进一步理解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

57、[重点、难点]重点: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58、2、难点:艺术特色、民间故事的特点。

59、[教法]讲解法。

60、[教具准备]教学用书等。

61、[教学过程](一)理解人物的象征意义。

62、牛郎织女:劳动人民的典型。

63、王母娘娘:封建统治者、封建势力的代表。

64、天 河:封建统治者用来迫害、压制劳动人民的工具和手段。

65、(二)了解这篇民间故事的艺术特色。

66、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

67、(1)情节:织女逃离天宫与牛郎结为夫妇,王母娘娘画簪为河,牛郎织女化为星星,“鹊桥相会”等。

68、(2)人物:王母娘娘、织女、众仙女、天兵天将,都是幻想中的神话人物,他们既有“神”的特点,又具有人的感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69、(3)动物:老牛会说话,喜鹊能搭桥。

70、2、鲜明的对比手法。

71、织女在天上机房里的劳累、拘禁和婚后的温馨、幸福。

72、兄嫂对牛郎的冷遇和老牛对牛郎的同情。

73、老牛对牛郎的关切、帮助、成人之美和王母娘娘对织女的冷酷、凶狠、破坏美满姻缘。

74、3、语言通俗流 ,描写细致,充满感情。

75、(三)概括中心思想。

76、通过牛郎织女悲欢离合遭遇的记叙,揭露了封建势力的专制、残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77、(四)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78、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口语化。

79、(五)课后练习辅导。

80、练习二: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向往和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

81、2、象征意义见教案。

82、(六)课堂练习:写出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天河的象征意义。

83、(七)作业:完成作业本,预习《渔夫的故事》。

84、教学后记:学生对民间故事有较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85、2、理解能力不够好,对人物的象征意义、主题的理解偏差。

86、3、独立思考能力差,不善于思考。

87、牛郎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

88、牛郎织女有许多的故事版本,最为人知的是: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

89、有一天老牛给他出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

90、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

91、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

92、惊慌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

93、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94、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

95、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

96、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97、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

98、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

99、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

100、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瞬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101、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七日,人间的喜雀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桥相会。

102、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103、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

104、乞巧的仪式源自古代织女桑神的原始信仰这种信仰结合了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相会的说法,成为了我们今时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间信仰。

105、 “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是流传在我国民间历史最优秀的传说之一,那牛郎与织女纯朴的爱情,是人们对爱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而忠厚、勤奋的牛儿,又代表着人们对劳动的热爱和和平生活的期望……;天上人间的生离死别,鹊桥相会的幸福团员,演绎着古老的爱情,丹阳据传为“牛郎与织女”传说的起源之地,因此,丹阳早年便在香草河畔建起群雕,供人们追思传统文化,又纺织现代动人的一幕幕喜剧——据说,每年都有无数热恋中的少男少女,来“牛郎与织女”身边相会和喜结连理。

106、关于《牛郎织女》一文的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神话故事这种文学体裁2、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107、 (2)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其中的道理。

108、 创新目标:学生根据自己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表演。

109、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10、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文章是一篇神话故事,通过讲述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揭露封建制度对人的种种压迫。

111、 2、学生分析: 本文是神话故事,虽和平时的文章不同,但是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学生喜欢类似的文章。

112、因而这篇文章可让学生参照预习提示自学。

113、 牛郎是个老实、憨厚、肯干、能吃苦、孝顺的孩子,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他对牛照看得很周到。

114、对故事主题的探寻。

115、扣住“追求幸福”这一主题,以爱情为切入点,从相爱的原因、受到的阻挠、对爱的坚守等方面梳理出问题,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从整体上观照课文。

116、话题比较有冲击力,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117、2、对表达方法的探究。

118、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结合具体的文本向学生介绍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学知识,学生的感性经验借助专门的名词术语,形成了理性知识。

119、给学生新的知识点,高于学生目前知识水平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个提升。

120、3、穿插人物形象的品评。

121、感受牛郎织女身上的真善美;理清老牛是促成者,王母是破坏者;分析民间故事中老牛和喜鹊意象。

122、教学目标读懂文中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123、2、读懂文中表现的情感,古代人民借民间故事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24、3、从叙事的角度感知文章的叙事结构,主要是高潮和伏笔的处理。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